如果你没有成就感,一定是你努力不够!
东四编辑部 肖欣茹
我讨厌和甲方沟通,
我不喜欢他们面子工程,
我对报纸上的歌功颂德很反感……
几乎每个社区报的记者都有这样的抱怨。
我也曾是其中一员!
为此,我想过辞职。
因为工作无法给我成就感和自豪感。
但每每这个时候,都有一个人站出来,
劝我,让我辞职不成。
虽然情感上的牵绊会有作用,
但是它只能维持一时,
但真正让我沉下心来认同这份事业的机遇,
是两年前李老师每周风雨无阻的密集培训。
我很幸运,能够参与这场培训。
第一次课程结束,想给李老师写段感谢的话,
结果写着写着把自己写哭了。
感觉有点矫情,于是,放弃了发送。
可是,李老师的课不常有,
这份理念,我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于是,当身边的人迷茫时,
我竟没办法帮他们解惑。
看着他们和曾经的我一样纠结,
真想让她们跳脱出来,看得更远点。
但,我不是李老师,说不出来。
幸运的是,本次团建古波老师将这些只能意会的东西变成了理论。
让我们可以在小伙伴们困惑的时候,给他们分享。
加班不是你工作努力的标签!
为什么我一周忙的要死,天天加班,挣得钱还这么少?现在随便干个什么工作,都比我挣得多!我在这里图什么啊?
听完记者们说的这些话,我心里很难过!他们说得在理,一个月干的活儿多,却挣得少,好像付出和投入不成正比。
可是,翻下报纸,上稿量和稿件质量摆在那里。
真让我左右为难!因为他付出的努力和实际产出不成正比。
社会如此残酷,没人愿意为无用功买单。
于是,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在相同时间单位内干更多的工作,或者缩减同样工作量的工作时长成为了我们必须要去学习的一门技能。
古波老师说,所谓努力工作,不是要你任劳任怨的加班,而是你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或超额完成任务。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你的薪水绝对也会不一样的。
古波讲义:
加班不是最苦,街道的不理解和各种问题也不是最大的苦,最大的苦是内心的苦,别人不理解你,不认可你。你对自己的有什么样的要求,理解不理解你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有领地意识,要了解我所在的地区,详细了解各项资源。把采访报道去你所在地区,用大的眼界去看。
你的东西要有战斗性,做出来的东西不能平庸,不痛不痒的东西大家不爱看,我们要敢于创新,敢于直面问题,才能起到作用。你应该去发现你所在地区最深刻的问题,最尖锐的问题,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它,解决它的作用。
我们小媒体也有大作用,找问题,直击痛点,揭示问题的本质。
只有思考和改变会让你前进!
“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这句话对于我的工作生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助力。曾经,我也是一直寄希望与友好的甲方,靠谱的记者,不过我发现这些外部因素往往可遇不可求。
刚当主编时,我每次发排都会整到夜里11点。那时,我总埋怨街道事儿多,因为我是记者直接升主编,所以对我诸多挑剔。当时我跟时任副总编诉苦,总说这不好哪不好,他也是个好脾气,各种安慰我。好像这是社源的一贯作风,特别护短。对于每一个社员,领导们总是像一个家长一样,保护着他们幼小的心灵,即使知道他们有很多很多的毛病,还是鼓励着。
直到过了好几个星期,我突然幡然醒悟,我问他我是不是负能量太多了?总是抱怨别人问题,却从不想着自己应该如何去解决。他笑了笑说,你才发现啊?然后他对我一顿恶批,把我自己存在的问题一一指了出来,我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想办法先改变自己的问题,然后我发现那些让我闹心的外因也变少了。街道信任我了,过去改的满纸飘红的备注也在渐渐减少。到后来,我们甚至不用加班了,每周一还能在发排之后去参加街道的羽毛球活动。
正如物理学所讲的那样,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自身存在问题,别人才会给你这样的反馈,如果你改变了自己,这些困扰你的外因,也会消失。
所以,如果你在为别人的态度,别人的问题而苦恼,先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他们也会随之改变。
毕竟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你讨厌的那个人说不定也因为着什么在讨厌你!
古波讲义:
新人要有真本事(与政府之间平等的关系是建立在自己有真本事的前提下的)
何必当愤青?要当就当解决问题的人!
来社源求职记者的年轻人,都有很大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着一个“新闻梦”。有科班出身的,也有来自其他专业的。当然也有只是求职讨生活的,不过他们往往在这里待不长。
于是,对于这些有志之士,干了半年的社区报,他们就沮丧了。为什么我们的政府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街道这么不作为?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却不能报不能说,而要为政府歌功颂德?
我也遇到过这个问题,真的!我第一次有了辞职的念头就是因为街道为了迎接文明城区复检,大领导让我们每期做3个报道的专题,连着写了快一个半月,写的我都要吐了。然后,我就愤青心理作祟,凭什么啊?你做的这么不好,我还要给你捧臭脚,我不干了。
后来是怎么放弃了这个念头,我忘了,但是我很庆幸,我没有一时冲动。正如古波老师所说的,虽然咱们是“小记者”,但是咱们的作用却不小。既然跑在一线的你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你有没有去帮政府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呢?
古波讲义:
如何面对政府的没谱儿?
政府越没谱,我们越要靠谱。
困难和问题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政府的没谱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政府。
政府的各种没谱决定我们的工作策略。
政府的没谱儿是我们生存的空间。我们在给政府服务的同时,我们应该“教育”它。它非专业的。对待政府,不能因为是甲方就丧失了尊严和地位,对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的方面上,它更需要听我们的建议。
但前提是你是否足够专业?你能否给他提供良好的建议?你是否能够给他提供它所需要的价值?当你在批评政府的时候,你是否也为这些问题助力了?比如,你骂政府腐败的时候,你是否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社区报记者,更应该当一个社会工作者。我们每天在社区里发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把他们总结归纳,尝试去为他们寻求解决的路径呢?如果我们每发现一个问题,都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项目方案提供给街道,是否他们对你的认知就不一样了呢?
尊重,并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自己拼实力去赢来的。如果还没有人拿你当回事儿,你要做的不是沮丧,而是继续努力!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好朋友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王小会。曾经她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不会写稿子的记者。她很马虎,写稿子超粗心,一个人名在同一篇稿子里可以出现N多不同版本的排列组合。为此,我罚她抄过一百遍。但她却在当记者的生涯里写过一篇A稿。
记忆中,公司里的A稿真的少的可怜,我从业6年了,一次也没有拿过。在她之前,听说拿过A稿的人好像就是兰玉。
她的A稿叫《东四菜篮子调查报告》,这个稿子就是她从愤青转变成解决问题的人的里程碑。
小会也是一个有情怀的姑娘,骨子里很有股子愤世嫉俗的劲儿。有一次采访回来,她一脸的不高兴,说居民跟人大代表反映买菜难题,她觉得政府不作为blabla……
后来,我问她,那么知道这个问题之后,你除了说政府不作为,你还能做点什么呢?而且关于居民反映的买菜难,你求证了吗?到底买菜有多难?对于居民而言有多么不方便?你应该去调查一下啊?!于是,我给她留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做这个选题。
这之后,她每次上下班,或者去采访的路上,就忙着统计地区的菜店,她把东四的大街小巷都走遍了,完完整整地统计出了东四买菜地图。每次采访时,她要像社区居民调查买菜的问题。经过大量的样本统计之后,她做出了东四菜篮子报告。而这个选题最终落实,比我给她的时间还短,只用了两周,而且是完全利用闲余时间做采访。最后,她拿到了500多的稿费,请我搓了一顿,得到了街道、公司各界领导的好评,而自己也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所为成就感,就是只要是你自己的喜欢的,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算付出再多的辛苦,你收获的时候,总会觉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