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在西城区启动的“百岁老人口述史”公益项目,致力于从地区百岁老人的回忆中挖掘“小人物的大记忆”,从他们的记忆中“寻找人与社会,人与幸福的关联”。百岁老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反映和见证一个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活化石”。他们的长寿程度、健康程度和幸福程度亦是衡量社会健康和谐的重要标志。
通过编写个人传记、提供志愿服务等形式,挖掘个体经历,搜集群体记忆,希望最终形成一批根据西城百岁老人口述制作的“人文档案”。这些百岁老人历经百年风雨,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口述史,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记录,也能以史喻今启迪后人。项目采用公开、定向招募志愿者,公益单位广泛参与的方式,凝聚多元社会力量,倡导鼓励志愿者和社会单位与百岁老人结对子,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打造为老服务公益品牌项目。
截止至2018年,“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人员共招募70余名志愿者,走访了西城区的60余位百岁老人,了解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并为撰写了60余本口述史传记,拍摄了100多分钟成片视频,留存了1000多张珍贵照片,并与诸多老人及其家属结成了紧密的联系。
项目亮点
一、项目组精耕细作,创新为老服务模式
“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多年来保留志愿者及老人招募、志愿者培训、入户走访、视频制作、图书制作、成果展示等重要阶段,通过对西城区95岁以上高龄的老人进行走访、调研、入户、服务,从他们的回忆中挖掘“小人物的大记忆”,从他们的人生亲历和感悟里寻找出人与社会、人与幸福的关联,最终形成一批根据西城百岁老人口述制作的“人文档案”。
二、多样化成果产出,组织展示体验交流
2015年底,以收藏百岁老人百年记忆为主题的博物馆——“百岁苑”正式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成为西城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老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良好氛围的全新平台。
一、采取“50后” “90后”搭档服务的方式
在志愿者运作上,采用“50后” “90后”搭档服务的方式,不仅在于,我们希望从青年人和老年人两代人的不同视角、不同关注点,去发掘老人生平中的可贵经验和体验,这不仅是一个为老服务行动,也是一个社会建设项目,更是百岁老人为两代人的开设人生课堂——青春如何过,晚年怎么享。